Author Archives: yichiuyichiu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Correspondencia
Correspondencia是一本充滿私人化生活態度的雜誌,來自於創辦者Juan Ignacio Moralejo。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Correspondencia – photo gallery
provided by Correspondencia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The White Review
這本視覺乾淨極簡的雜誌則是本文字份量很扎實的刊物,幾乎像是一本書一樣,他們以提倡「好新聞(Good Journalism)」為職志,在當代藝術、文學的領域上提供了優美又深度的文章。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The White Review
這本視覺乾淨極簡的雜誌則是本文字份量很扎實的刊物,幾乎像是一本書一樣,他們以提倡「好新聞(Good Journalism)」為職志,在當代藝術、文學的領域上提供了優美又深度的文章。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Kilimanjaro
打著「藝術、愛、每日生活(art, love and everyday life)」的名號,Kilimanjaro雜誌的名字來自於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火山,創刊十年,有如火山一般累積了豐沛的能量。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Kilimanjaro
打著「藝術、愛、每日生活(art, love and everyday life)」的名號,Kilimanjaro雜誌的名字來自於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火山,創刊十年,有如火山一般累積了豐沛的能量。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Milliennium Magazines at MoMA
身為三人藝術組織General Idea的成員,獨立藝術出版先驅、藝術家AA Bronson曾引述著名媒介學者麥克魯漢的話:「當一個媒介死去,它就成為一種藝術型式(When a medium dies, it becomes an art form)。」

【歐美獨立雜誌專題】Milliennium Magazines at MoMA
身為三人藝術組織General Idea的成員,獨立藝術出版先驅、藝術家AA Bronson曾引述著名媒介學者麥克魯漢的話:「當一個媒介死去,它就成為一種藝術型式(When a medium dies, it becomes an art form)。」

藏家夫妻檔:雪原與熱情相遇
一個四月初早晨,大部份的藝廊依然大門深鎖,不過此時倫敦北邊的Zabludowicz Collection藝廊早已氣氛活絡,所有人為了Poju Zabludowicz和Anita Zabludowicz共同現身而忙碌。

藏家夫妻檔:雪原與熱情相遇
一個四月初早晨,大部份的藝廊依然大門深鎖,不過此時倫敦北邊的Zabludowicz Collection藝廊早已氣氛活絡,所有人為了Poju Zabludowicz和Anita Zabludowicz共同現身而忙碌。

Matthew Day Jackson at the Hauser & Wirth Gallery
登上五月號《藝術評論》雜誌的封面藝術家是誰?馬修˙戴˙傑克森(Matthew Day Jackson)?這個問題丟出來,倫敦藝術圈恐怕還有不少人會有點遲疑。

Matthew Day Jackson at the Hauser & Wirth Gallery
登上五月號《藝術評論》雜誌的封面藝術家是誰?馬修˙戴˙傑克森(Matthew Day Jackson)?這個問題丟出來,倫敦藝術圈恐怕還有不少人會有點遲疑。

Matthew Day Jackson’s after party at 33 Portland Place
最驚人的after party
diary 13:
今日早上起不來但下午還是去了謝德慶講座的最後一場,他本人長得好老頭髮都沒了,四個人排排坐時我一下認不出到底哪一位才是穿著制服不斷打卡的他,我想他的作品實在太經典了以致於我直覺地認為他永遠長得像他作品裡的那樣,這也是一種時間感不是嗎?呼應今天整場不斷翻來覆去討論的他作品裡頭提到的時間問題。然後演講結束了,有幸得到了兩張免費的Laurie Anderson 的票,匆匆吃了女王漢堡就殺去看表演,她的expressive和謝的純粹剛毅實在是天與地的兩個極端,這場表演有許多外國人,也看到了許多熟面孔,還有歌手黃大煒,可惜這場演出沒有將她的口白以文字形式出版,要不然我可能會買吧。
diary 13:
今日早上起不來但下午還是去了謝德慶講座的最後一場,他本人長得好老頭髮都沒了,四個人排排坐時我一下認不出到底哪一位才是穿著制服不斷打卡的他,我想他的作品實在太經典了以致於我直覺地認為他永遠長得像他作品裡的那樣,這也是一種時間感不是嗎?呼應今天整場不斷翻來覆去討論的他作品裡頭提到的時間問題。然後演講結束了,有幸得到了兩張免費的Laurie Anderson 的票,匆匆吃了女王漢堡就殺去看表演,她的expressive和謝的純粹剛毅實在是天與地的兩個極端,這場表演有許多外國人,也看到了許多熟面孔,還有歌手黃大煒,可惜這場演出沒有將她的口白以文字形式出版,要不然我可能會買吧。

攝影書評介:Elad Lassry
這些照片形成一股力量,驅使著觀者自問:「到底我在看什麼?」原本我們預期,可以從一張照片上讀到影像的內容,這樣理所當然的認知,卻無法在賴瑟瑞的作品中成立。

SHAO YEN 服裝設計師陳劭彥
將最新作品2012春夏系列命名為<神女>,服裝設計師陳劭彥這麼解釋:「這個名字來自於一部由阮玲玉主演的黑白電影,她在電影裡飾演一位母親,為了照顧孩子的生計下海當妓女,她的遭遇讓她得扮演不同的角色,白天是偉大的母親女神,晚上卻成了青樓神女。」

SHAO YEN 服裝設計師陳劭彥
將最新作品2012春夏系列命名為<神女>,服裝設計師陳劭彥這麼解釋:「這個名字來自於一部由阮玲玉主演的黑白電影,她在電影裡飾演一位母親,為了照顧孩子的生計下海當妓女,她的遭遇讓她得扮演不同的角色,白天是偉大的母親女神,晚上卻成了青樓神女。」

Casting Jesus 耶穌甄選記
如果你熟悉選秀節目和真人實境秀,大概也會對Christian Jankowski的作品

Casting Jesus 耶穌甄選記
如果你熟悉選秀節目和真人實境秀,大概也會對Christian Jankowski的作品

與符芳俊的訪談
一切都從杯盤碗碟開始。
符芳俊的<藍與白>作品是一系列家用器皿的照片,看起來好像是一整套的小玩意,在哪裡找到的?用什麼做的?為什麼要用相機拍?誰在使用這些東西?藍色和白色又是哪家商號還是哪個品牌的形象色?這幾張照片輪廓精美,細看之下卻讓人摸不著頭緒,而其實背後有著淵遠流長又有趣的故事。

與符芳俊的訪談
一切都從杯盤碗碟開始。
符芳俊的<藍與白>作品是一系列家用器皿的照片,看起來好像是一整套的小玩意,在哪裡找到的?用什麼做的?為什麼要用相機拍?誰在使用這些東西?藍色和白色又是哪家商號還是哪個品牌的形象色?這幾張照片輪廓精美,細看之下卻讓人摸不著頭緒,而其實背後有著淵遠流長又有趣的故事。

knitwear story
生活在自己的夢想當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設計師永恆地背負創造新時裝的使命,接受周遭時尚圈人士永不歇息地討論;事業橫跨時裝和潮流的華裔設計師安娜˙蘇(Anna Sui)曾為此下了註解,她說:「每個人都會有屬於他的時刻,時尚就是時間的遊戲,你只能屬於一個時代,這是不可控制的。」

knitwear story
生活在自己的夢想當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設計師永恆地背負創造新時裝的使命,接受周遭時尚圈人士永不歇息地討論;事業橫跨時裝和潮流的華裔設計師安娜˙蘇(Anna Sui)曾為此下了註解,她說:「每個人都會有屬於他的時刻,時尚就是時間的遊戲,你只能屬於一個時代,這是不可控制的。」